博彩平台

快递给力 桃农满意 北京平谷大桃寄递时效再提升

快递给力 桃农满意 北京平谷大桃寄递时效再提升

2025年08月04日    中国邮政快递报

盛夏时节,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的平谷大桃市场,不断有桃农将当天采摘的大桃拿到快递收货点进行打包。

每年从入夏开始到国庆节前夕都是北京平谷大桃下树的季节。10余年来,在快递的加持下,平谷大桃从产量、销量、质量等方面较过去都有了大幅提升。

“现在是丰收时节,每天可以发货3万至5万单。现在是‘澳油’和‘油蟠’的下树高峰期,这些品种的下树高峰期过去后单量会有所回落,然后‘蟠桃’‘绿化九’等品种下树后单量还会再次增长。现在通过顺丰寄出的‘蟠桃9号’是正当季的产品。”负责大桃寄递项目的平谷顺丰负责人肖山山说,今年是顺丰与平谷区政府合作销售大桃的第12个年头。为了保证时效,顺丰今年加开了8时30分和12时两个班次,确保北京区域内当日达、津冀地区次日达,再远的地方则全部空运,时效较去年有很大提升。顺丰还投入了16架全货机与7000余车次的专属车辆,在全国构建起“空—铁—路”多维协同的立体运力体系。

为了方便桃农寄桃,顺丰在每个村的桃园边都设立了揽收点位,让桃农就近发桃,最大限度保证桃子新鲜。

“桃农5时许就去摘桃,之后筛选、套网套,再拉到我们的点位装盒寄出,通常当天摘的桃子8时左右就上车了。”肖山山说,顺丰在平谷设了120余个点位。“这是个助农项目,算上车辆、包装、人力等,寄递成本还是比较高的。”肖山山说,按照一个纸箱成本2元计算,平谷大桃寄递项目光纸箱一年就要投入600万至700万元。价格和去年一样,同城寄递大桃还是9元每单,没有涨价。

近年来,通过直播带货形式销售大桃在平谷越来越普遍。近日,第一届“桃醉平谷·直播助农”活动在平谷峪口镇开锣。“效果很好,一上午就卖出4000多单。”肖山山说。

截至7月底,顺丰大桃寄递总单量已超110万件。肖山山说,目前顺丰寄递大桃的量占大桃寄递总量的六成以上,一年总寄递量保守估计在300万件以上。今年的大桃季较往年更早,从6月15日就开始了,一直会卖到国庆节前。肖山山表示,近期,京郊经历了大雨和山洪灾害,平谷区域内的镇罗营、金海湖、熊儿寨等地区的大桃产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不过对于总体产量影响不大。

京东快递今年也在大桃寄递上继续“发力”,平谷京东快递负责人马国景告诉记者,今年京东在平谷区域内设置了100多个收桃点位,“一两个村设一个点,都在田间地头,一上午有两班次车收桃,在分拣中心统一装车,装满就发车,北京五环内当日达。”马国景说,每天发车50至60辆,均为9.6米的厢式大货车。

京东在大桃的包装方面也下足了功夫。马国景给记者展示了今年专门为大桃寄递设计的包装箱,新包装盒呈淡粉色,辨识度很高。新包装箱摒弃了传统的绑带固定的模式,而是自带背胶,粘贴牢固,只需要撕开盒子上面的封条即可拆开,拆封都十分方便。“这个包装盒目前我们都是免费给桃农的。”马国景说,目前京东每天发货量为1万至2万单,未来会在时效性、安全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继续发力,争取在大桃寄递的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。

一位桃农说,这几年通过线上销售、快递发货,一年卖桃的收入有七八万元,比过去沿街摆摊售卖增长了3倍多。快递还倒逼桃农对自家种植的大桃严把质量关,过去的一些“苍果”(品质不好的桃)慢慢就淘汰不再种植,只保留品质好的,走精品路线。“最早通过快递卖桃的时候,我们说实话很不放心,怕桃子交给快递造成磕碰损坏。后来慢慢发现,线上销售的模式比传统方式好很多,所以现在我们主要就种‘尖果’(精品桃),这样才能卖上价,平谷大桃的口碑才能做起来。”这位桃农说。

家住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的“90后”小伙儿李世豪和爱人陈雅鑫,去年年底创立了“小玲生鲜”线上果蔬销售品牌。今年上半年主要销售草莓、西红柿、蓝莓等果蔬。夏季来临,平谷大桃成了他们重点的销售品。

“我们是第一次直播销售平谷大桃,我们除了卖自家种的桃,也会帮助附近村镇上的桃农卖。”李世豪说,他们特意在大桃季连续推出宣传平谷大桃的短视频,从大桃的种类科普到自家种植的过程,从田间地头到装车发货,小两口将大桃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宣传。“这里很多桃农都是上了年纪的人,他们不会直播,甚至很少上网,所以我们就把他们种的桃批发过来,然后通过直播卖出去,会少一些利润,但这也算是我们为家乡发展作贡献。”李世豪说。

李世豪坦言,当初小两口决定从城里“解甲归田”回老家做电商实属无奈。“家里有实体店,做果蔬生意很多年了,现在线下销售不好做,我们就通过直播的方式帮家里一起做。我们本身有资源、有地、有多年种植的果蔬品种,现在又有快递能很好地解决寄递时效的问题,所以对创业前景很看好。”李世豪说,今年上半年的几种果蔬卖得都不错,相信大桃的销售情况也会比较理想。

进入8月,“大久保”“庆丰”“京艳”等平谷大桃的招牌品种将陆续下树,快递企业将继续整合多方资源,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,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